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一年来福建邵武市渔业开局良好。据统计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8450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14490亩,山塘、水库面积3540亩,稻田养鱼面积57765亩,其他养殖面积420亩,特种水产鳗鱼养殖面积3690亩(土地3300亩、精养池390亩);渔业总产量16670吨,其中池塘产量 11316吨,山塘、水库1422吨,今年鳗鱼投苗50万尾,产量 4268 吨,稻田养鱼产量 1987吨,溪河捕捞1504吨。预计渔业总产值突破4 亿元大关。邵武市农业局通过“四狠抓”、“四推进”开创了全市渔业工作新局面。
狠抓池塘低改 推进渔业经济迅猛发展
去年,邵武市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建设改造投资150万元,争取省海洋与渔业厅项目补助52.8万元,建成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330亩。累计总投资800余万元,其中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项目补助319万元,建成标准化池塘2730亩。
一年来,该局精心筹划,创新服务,加大扶持,把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建设改造作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来抓,并以此为契机,按照现代水产健康养殖标准和要求,通过招商引资、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等多种方式,对那些老化、浅、小、保水能力低、产量低、不能适应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生产要求的池塘进行统一规划,并实行清淤、挖深、固基、护坡以及渠道、道路、电力、养殖机械等基础设施全面改造更新,建立完善进排水系统,实现水、电、路、讯和渔业机械“三机配套”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了精养鱼池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抵抗自然灾害能力,提高精养鱼池养殖产量,也夯实了渔业发展基础,使池塘重新焕发活力,有力地保障了我市渔业经济发展跨上一个新台阶。
狠抓适销对路品种 推进渔业品牌上台阶
“浦江一号”团头鲂鱼落户邵武市。邵武市农业局利用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渔业“五新技术”推广项目扶持,从上海引进“浦江一号”乌仔50万尾投放到通泰长评、大竹洋坑、水北大墘和市五新鱼种场等地养殖。同时,开展高产养殖试验示范,推广健康养殖理念、先进的养殖模式、科学防治鱼病、开展渔业技术培训和提高优良品种放养比例等五新技术,平均单产每亩提高200斤,新增产值1500元以上。
由于该品种具有产量高、长速快、病害少、肉质鲜、售价高等优点;能进行池塘、水库主养或套养,大大提高养殖单产和经济效益,该品种已取代了三角鲂成为邵武市池塘、水库养殖的一个主推品种之一,深受养殖户好评。南方大口鲶鱼养殖异军特起。针对近年来市场上四大家鱼养殖价格低,销售难度大的现状,邵武市以邵武和兴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为龙头摸索养殖南方大口鲶鱼并获得成功后,在水北镇大乾村、大竹镇洋坑村、城郊镇朱山村等地推广养殖,并带动辐射周边市县养殖。
邵武市闽福水产养殖场位于大竹镇洋坑村,战地面积170亩。去年五月上旬,从湖北、广东等地分2批引进10-12厘米南方大口鲶鱼种30余万尾,全部投喂野杂鱼等活体饵料,实行无公害健康养殖,经过半年多的精心喂养与管理,10月下旬开始收获,12月底干池14口,面积80亩,共销售大口鲶鱼28000余公斤,销售草、青、鲤、团头鲂鱼12000余公斤、培育大规格四大家鱼种30万余尾,各种商品鱼及鱼种还有一半的存塘量,大口鲶鱼平均单价18-20元/公斤,养成最大个体达4.8公斤,最小个体0.65公斤,平均规格2.5公斤,预计年产值将突破200万元。由于实行健康养殖,大大提高了鲶鱼的口感与品质,深受消费者喜欢,福州、龙岩、三明、南平等地客商纷纷前来订货。
鲤、鲫鱼名优品种推广顺利。邵武市引进荷包红鲤50万尾、异育银鲫12万尾、彭泽鲫10万尾、建鲤F-7代100万尾、福瑞鲤2万尾,以及淡水白鲳等名优品种200余万尾。投放到水北、城郊、下沙、沿山、和平、通泰等乡镇(街道)养殖。同时,结合今年国家大宗淡水鱼类新品种项目的进一步推广与实施,邵武市于去年6月初从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引进中科3号异育银鲫夏花1万尾、福瑞鲤夏花2万尾,投放到拿口镇马兰淡水养殖场进行种苗培育,11月底干池验收,中科3号异育银鲫鱼种平均个体30尾/斤,成活率达85%以上;福瑞鲤鱼种平均个体0.4斤/尾,成活率98以上。通过观察,这两个品种具有长速快、抗病力强、群体生长均匀,生长适应力强等优点,适合在福建省山塘、池塘、稻田等水域大力推广养殖。
泥鳅、鳝鱼生态养殖悄然兴起。邵武市创辉生态养殖合作社生态养殖泥鳅、黄鳝,去年10月到目前已陆续上市,预计总产约15吨,产值将达到80万元。该合作社于2009年养殖泥鳅、黄鳝试验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去年继续扩大投资,在下沙镇屯上村开发泥鳅生态养殖30余亩,并从湖北引进规格为3-5克的泥鳅苗3000余公斤,泥鳅成活率达90%以上。从上市的情况看,泥鳅亩效益达1.2万元、黄鳝亩效益达1.7万元。今年准备扩大生产,增加投资50万元,与武汉水产研究所合作,建设泥鳅、黄鳝繁殖池9亩,繁育种苗带动本地及周边市县养殖,将该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
特种水产史氏鲟鱼、黄颡鱼养殖成功。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鳗鱼出口持续受到重创,为充分利用废弃精养鳗池,邵武市积极引进客商,开展史氏鲟鱼、黄颡鱼养殖,开发国内市场。目前已在大埠岗、吴家塘、水北等乡镇利用鳗鱼精养池养殖史氏鲟200亩,投放鲟鱼苗30余万尾,现已养成史氏鲟鱼平均个体达400克左右。在拿口镇扁竹村、城郊镇山口村利用鳗鱼精养池养殖黄颡鱼50余亩,投放黄颡鱼苗50余万尾,养殖均获成功,平均个体150克以上,亩效益近万元。
池塘生态鳖养殖持续看好。福建正源养殖有限公司在拿口、和平镇两处废弃的养鳗场改造成生态鳖养殖基地,发展生态鳖养殖与试验研究,利用土池覆盖薄膜延长养殖投饵期2个月,缩短养殖周期,提早达到出塘规格,提高养殖效益。该项目总投资579.6万尾,建设面积830亩,其中拿口基地投入319.6万元,建设面积450亩,建成标准化生态鳖养殖池塘100口;和平基地投入260万元,建设面积380亩,建成标准化生态养鳖池塘63口。去年已投放平均规格为50克的鳖鱼80万只,其中拿口基地40万只,和平基地40万只,到目前成活率达90%以上,预计明年下半年商品鳖可陆续上市。
鳗鱼微孔增氧新技术养殖取得实效。去年来,邵武市宏利达水产养殖场通过池底和进、排水系统全面改造更新,精养鳗池全部采用微孔增氧新技术,实现增产鳗鱼10吨,新增产值140万元。该场位于水北镇莫口村,占地面积70.5亩,其中精养鳗池30亩,土池养鳗40.5亩,投资100余万元更新改造精养池,全部采用微孔增氧新技术养殖鳗鱼,并投放欧洲鳗苗40万尾,加上去年库存鳗鱼100万尾,到12月底已出塘鳗鱼180吨,产值突破2000万元。
溪河人工放养有增无减。2011年,邵武市首次在富屯溪邵武莫口河段和古山溪沿山段实行人工放流增殖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胭脂鱼(仔二代)6000尾,填补了邵武市无该鱼的空白。
该项目是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资源环保处委托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从四川等地引进胭脂鱼乌仔,经过精心培育成大规格鱼种后投放到福建省闽江等流域人工放流,邵武市是其中的一个点,邵武市农业局领导高度重视,专门组织人员进行渔业水域资源调查,科学安排放流溪河,并积极配合省、市专家做好放流工作。此次放流的胭脂鱼种平均规格为10-13厘米,最大规格20厘米,最小规格8厘米,价值近10万元。此外,我市还在富屯溪东关电站坝上至北门码头河段投放丰鲤夏花鱼种和建鲤F-7代鱼种50万尾,在古山溪投放建鲤F-7代11万尾,在大埠岗河段投放中华绒毛蟹苗200公斤、10余万尾,有效地增殖了渔业资源。
狠抓特色水产 推进休闲渔业跨越式发展
邵武市依托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健康和生态水产养殖,逐步开发以和平古镇、晒口瀑布林、拿口曲赛淹没区、下沙杨源湖等旅游资源相结合的休闲渔业,开辟鱼文化,发展钓鱼、赏鱼、喂鱼、捕鱼、捉鱼、食鱼等一系列涉鱼休闲活动,打造水产特色基地,提高渔业养殖附加值,提升发展潜力。
邵武市瀑布林温泉度假村休闲渔业项目位于晒口街道,项目总投资1.2亿元,注册资本5000万元。景区建设目标:以对接大武夷、拓展闽西北,打造山水兼备、温泉休闲养生的4A级市郊度假景区。景区建设以休闲、养生、度假为特色,融入“森林氧吧温泉”概念。集入口广场、六曲花溪景区、生态湖景区、游客接待区、度假别墅区、垂钓休闲区、生态农业观光采摘区、氧吧温泉休闲区、森林瀑布观光及野外拓展区、高峰祥云寺游览区等十大景区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景区。到目前,休闲渔业项目已完成水库大坝建设,库区面积达100亩的无公害水产养殖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材料申报及养殖用水、鱼产品的抽样送检,水产养殖证发放及垂钓池建设等。为邵武市打造高标准休闲渔业项目奠定坚实基础。
狠抓精准测报 推进渔业科技创佳绩
承担农业部淡水池塘养殖渔情动态信息采集项目。邵武市连续3年被农业部列为淡水池塘养殖渔情动态信息采集点。为做好渔情信息采集工作,农业局高度重视,指派专人负责,在城郊、通太、晒口和五新鱼种场设置四个采集点,采集面积510亩,每个月底按时将4个采集点的信息及时收集统计汇总,并根据每月数据进行分析,写出分析报告于次月5日前上报农业部,以便中央了解掌握基层渔情信息。
承担福建省厅渔业环境与病害疫情监测和精准测报项目。邵武市作为省水技总站指定的福建省渔业环境与病害疫情监测项目实施点之一,主要工作目标是掌握我市重要水域环境质量、病害状况和变化趋势,有效控制水生动物重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推进省地市三级渔业环境监测和病害防治网络建设进程。邵武市选择3个四大家鱼养殖集中区,作为全市渔业环境监测和病害监测点,对病害发生、水质状况、发病鱼类,危害情况等进行监测,以掌握全市病害流行趋势。
承担农业部池塘养殖鱼类流行性出血性疾病调查及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公益性项目。邵武市被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定为福建省池塘养殖鱼类流行性出血性疾病调查及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公益性项目实施示范点之一,邵武市农业局从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流行与诊治实际入手,有效地完成了相应的项目实施工作,负责大宗淡水鱼类新品种在邵武市的养殖和推广。主要监测通太办长坪村、拿口镇竹前村、沿山镇百樵村三个示范点,负责监测培训,要求每月4日前收集、采集水样与病料鱼,上报各点的生产和病害发生情况,并结合了解项目实施情况,对病害发生的面积、水质状况、发病鱼类,危害情况等进行全面分析,确保项目各项数据收集的准确性。每月按要求认真填写流行病学信息调查表。在5-10月鱼病流行季节经常深入到项目实施点,了解养殖生产情况和鱼病发生情况,已便随时掌握项目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