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菜价上涨,菜农却在为售价太低发愁,流通环节广为诟病。在太原,农超对接、标准化菜市场和蔬菜直销的接连出现,惠及整个链条上的菜农、菜商和老百姓
刚刚过去的2011年,与通货膨胀一起,菜价注定又一次成为民生关键词。不过,相比“通货膨胀”这样一个经济术语,普通老百姓更容易从菜价上触摸到这个词汇背后的含义。
曾经一度,“蒜你狠”、“姜你军”、“逗你玩”、“苹什么”之类的“涨价明星”轮番出现。尽管它们在2011年已成“浮云”,但新的通胀窘境却随之而来:城市菜价上涨,而菜农却在为售价太低发愁,任由成吨的菜烂在地里积压滞销。
流通环节广为诟病。由此,从国家层面到省市县各级政府,一系列举措纷纷出台落地。而就在2011年年末,商务部等七部门决定,进一步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削减中间环节,减少“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现象的出现。
在太原,农超对接、标准化菜市场和蔬菜直销的接连出现,同样惠及整个链条上的菜农、菜商和老百姓。流通环节造成的成本虽然并不是菜价高涨的唯一原因,但减少中间环节,确实让农户和消费者双双受益。
关键词:蔬菜直销 竞争来了 菜价降了
两个多月前,耍了20多年大车(搞蔬菜批发)的河北菜商李怀军,突然干起了蔬菜零售。每天早上,他驮着蔬菜挨个饭店地去送,下午,还要忙菜市场的摊子。
就算是做零售,李怀军也没有扔掉太原市南屯菜市场的“大车”生意。从一级批发商到终端零售,李怀军做起了蔬菜直销。
李怀军的蔬菜直销店在太原市果品北批果蔬农副产品市场的最里头,面积有200多平方米,是这个蔬菜市场最大的一家。
“干了才两个多月,都瘦了10多公斤。”李怀军脱下披在身上的军绿棉大衣,一筐一筐地给蔬菜称重,临近年根儿,店里四五个人手已经忙不过来。
太原市果品北批果蔬农副产品市场的市场部经理李三旦告诉记者,自从太原市倡导蔬菜直销后,他的菜市场已经有七八家菜商入驻,除了像李怀军这样的批发商,更多的是太原市周边的农业合作社和农户。
而这些蔬菜直销商的入驻,直接导致了菜价的下降。“别的不敢说,土豆、白菜这样的大路菜降幅至少有10%。”李三旦说,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只要大路菜价格能够保持稳定,总体影响就不是很大。
在李怀军的菜摊上,菜价要比市面价格便宜不少。菜市场附近一些精打细算的市民发现菜价差异后,连周边的一些饭店也开始从李怀军这儿采购蔬菜。
与此同时,李怀军则几乎成了菜市场里所有商户的“公敌”,他经常听到有人明里暗里地骂他。但做惯了蔬菜批发,李怀军总觉得蔬菜就是靠薄利多销,没必要卖那么贵。
被人戳了一个多月的脊梁骨,李怀军渐渐得到商户们的认可。因为一些商户发现,他们直接从蔬菜批发市场进的菜,有时候跟李怀军给他们的价差不多,甚至还要便宜一两毛。一位菜商算了算,如果进货不多,每公斤差两毛钱,大老远地去蔬菜批发市场其实并不省钱。
李怀军说,因为自己就是一级蔬菜批发商,能给商户们的价格并不比批发市场高。“就像前段时间,小商户去批发市场进蘑菇每公斤得4元钱,我给他们的价格还便宜两毛钱。”
两个多月的磨合后,菜市场整体菜价开始回落,市民、李怀军和商户们都成了赢家。
事实上,早在2011年的10月份,山西省商务厅、太原市政府、小店区政府等相关部门就已经尝试过两次蔬菜直销进社区,周边蔬菜合作社运来的5万多公斤新鲜蔬菜很快被抢购一空。
现在,蔬菜直销模式已经在太原的近20家菜市场推行,并设立了蔬菜直销专柜或专区,以减少中间环节,菜农种出来的蔬菜通过直销专柜直接供给城市居民。据商务部门监测,从目前直销专柜运行情况看,效果不错,客流量明显增加,市民在直销专柜买菜比外面也便宜了两成多。
李怀军很早就与李三旦熟识,也正是蔬菜直销的契机,李三旦邀请李怀军在他的菜市场做蔬菜直销。在李三旦看来,市场就应该有竞争,而引入直销点,减少了流通环节,真正起到了降低成本的作用。
按照太原市的计划,2012年6月底前,全市所有标准化菜市场都将开辟蔬菜直销专柜。尽管觉得直销太累,但李怀军还是打算继续做下去,“过了年,估计会再开5家这样的蔬菜直销连锁店。”
关键词:标准化菜市场 费用少了 成本低了
标准化菜市场为蔬菜直销的尝试提供了可行性保障,但它的作用远不止此。
2011年11月底,太原市新建、改建的40个标准化菜市场全部完成,占到全太原市所有菜市场近一半的数量。这批总投资17347万元的标准化菜市场布点合理、设施完善、干净卫生、管理严格,一改以往农贸市场“脏、乱、差”的环境面貌,为市民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为平抑菜价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1年7月份,太原市首批10个标准化菜市场通过验收,太原市果品北批果蔬农副产品市场就是其中之一。市场部经理李三旦说,标准化菜市场的建设,不仅仅提升了硬件档次,同时也规范了市场秩序。“以前就像是散摊子,现在好多了,至少不会出现暴利的情况。”
据太原市商务局市场体系建设处处长秦来栓介绍,标准化菜市场从全市六城区现有八十多个菜市场中遴选出来,它们不同于过去建设的任何菜市场,标准很高、也很细。
首先这些标准化菜市场必须建设在规划土地上,新建菜市场面积要达到600平方米,改造菜市场面积也要达到400平方米,层高为6米。同时对设施方面也有很高的要求,要铺设防滑地砖,经营肉品、水产品的柜台必须为不锈钢。
因为这些菜市场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了专项资金支持,对验收合格的标准化菜市场,兑现每个市场国家扶持资金50万元、市扶持资金50万元、区扶持资金20万元,在报建和建设期间还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费、墙改保证金、水电增容费等所有市本级行政事业性收费,开业后3年内免交所有行政事业费和经营性收费,标准化菜市场营业期间,禁止任何部门、单位进场收费。所以,标准化菜市场承担着稳定菜价的任务。
运城市夏县的菜商张老板在太原卖了10多年的菜。一年多前,她在兴华街附近的一家菜市场租了一个摊子,总共2.5平方米。张老板算了算,每平房米每个月的摊位费为200元左右,再加上水电费、卫生费以及其他费用等等,一个月下来她得交600元左右的费用。
后来,张老板搬到了太原市果品北批果蔬农副产品市场。在这个标准化菜市场里,不仅免去了水电等费用,而且摊位费也只有原来一半的水平。张老板现在的菜摊子有12平方米多,是以前的5倍,但每个月全部的费用只有1200元左右。
张老板告诉记者,在标准化菜市场里,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一千二三,最差也有七八百元。最好的那次,蔬菜杂粮一起卖,一天营业额近两万元。
不过,张老板选择到标准化菜市场还有其他原因。“以前的那个菜市场很冷,一到冬天就会冻烂菜。”她记得,有一次进的西葫芦和莲菜几乎冻烂了三分之一。遇到这样的情况,要想不赔钱,就只能提高菜价弥补损失。现在,这个标准化菜市场里铺设的地暖让她不再为此担心。
费用的降低以及客流量的增加,让张老板逐渐接受了薄利多销。李三旦也觉得,跟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菜价整体呈下降趋势。临近年根儿,他刚刚从南方运过来一批水果,以低于市面价格出售,另外,他还计划以省外调拨和压货的办法抑制蔬菜价格波动。
关键词:农超对接 渠道有了 选择多了
与菜市场相比,遍布社区的生鲜超市也逐渐渗入老百姓的生活圈子。在超市渠道上,蔬菜直销模式则以“农超对接”形式出现。
2011年,“农超对接”在全国各大城市推行。在太原,为把新鲜果蔬直接送进超市,实现农民、超市和市民三方共赢。太原市政府办公厅也在2011年4月1日下发的 《关于稳定蔬菜等农产品市场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中提出,为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菜价、让利市民,推行“农超对接”,今年在美特好、华联超市和青创田园生活超市先行试点,之后将在全市逐步推广。
据业内人士估算,减少流通环节,推行农超对接、农农对接,菜价有望降低15%~40%左右。
尽管“农超对接”这个概念最近两年才提出来,但事实上,太原市早就尝试过这样的运作。2005年3月,由太原市供销合作社控股的青创田园社区服务中心(简称“青创田园”),开始在全市布设青创田园城市社区农产品绿色直销网络,到2006年11月,当时省内最大的社区连锁超市百合盛生活超市的开业,标志着太原市供销社在全国首创的“青创田园”城市社区农产品绿色直销网络已经形成。
太原市青创田园社区服务中心采购经理史会斌告诉记者,其实早在2002年左右,青创田园就率先尝试蔬菜直销模式,当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最多时太原市直销网点超过200个,但大多为12平方米到36平方米的彩钢板社区便利店。2006年之后,青创田园开始布设大中型社区超市网点,原来的蔬菜直销演变为“农超对接”的雏形。
2009年8月,太原市供销合作社青创田园·天泉生活超市创办的 “农超对接”专营店正式营业。依托天泉公司在晋源区王郭村建立的蔬菜基地——— 天泉·有机农庄及其合作伙伴,以绿色无公害果蔬农产品为主,直接提供方便、快捷、新鲜、质优的果蔬产品,以低于农贸市场的价格销售。
2011年7月份,以“农超对接”方式采购的大批蔬菜在太原市多家田园超市上架。“农超对接”的方式减少了流通环节成本,价格平均降幅10%左右,实惠的菜价受到市民的欢迎。据史会斌介绍,借“农超对接”政策扶持,青创田园今年新开社区超市10家,目前总共达到21家门店。此外,他们小店区、万柏林区和晋源区建成三个标准化菜市场,并启用了7000平方米的配送中心。
史会斌说,青创田园现在已经与寿阳、榆次、柏板乡、临县、祁县、太谷等地的农户和农业合作社达成合作。虽然周边供应的果蔬品种比较单一,但产量比较大。其他不足的品种则从批发市场调拨。
与大型超市有所不同的是,青创田园进场门槛较低,而且与农户现款结账。不过,青创田园要考虑的是,如何扩大网点规模。史会斌说,从2012年开始社区生鲜便利店还可以享受4年的免税政策,按照公司的计划,将新开20家200平方米到300平方米大小的连锁店,其中3家到5家直营店,10家到15家加盟店。
为完善太原市社区农产品直销渠道,太原市政府部门此前也对外宣称,将利用3年至5年时间,实现每个社区有1个农产品直销店、每个街办有1个至3个生鲜生活超市、每个城区发展两个至3个集贸市场和农产品配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