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农委部署了2012年实施水产跨越工程的八项重点工作。总体思路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着力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坚持“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加大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推进良种产业水平提升,推进水产品精深加工再上新台阶,全面提升渔业综合生产能力;认真落实各项惠渔政策,加强渔业环境和资源保护,扩大增殖放流,切实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渔业生产安全,努力提高渔业经济综合实力。
计划2012年全省水产品产量达到205万吨,同比增长3%左右;渔业经济总产值力争达到500亿元;确保水产品产地综合抽检合格率在96%以上。八项重点工作:
一是继续扶持水产大县建设,进一步提升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进一步壮大沿江、沿淮和环巢湖三大渔业产业带,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渔业板块。紧密结合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产业化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积极创建现代渔业示范区和年产值50亿元规模的水产产业化示范区。
二是精心组织开展“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进一步提升渔业科技支撑能力。依托现有重大科研项目、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和产学研示范基地等,深入开展自主创新研究,加大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应用和成果转化力度,继续调整优化养殖品种结构,扩大池塘单产效益倍增计划推广示范面积,开展皖北采煤塌陷区生态渔业开发研究,努力实现科技增产增收;加强基层推广技术人员和养殖户的培训,全面提高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
三是加快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和加强农业生产能力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多渠道增加投入,大力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通过基础建设、技术集成、设施水产和机制创新,建设一批优质水产品生产基地,保障市场有效供给。
四是加强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培育壮大水产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支持三珍、永言水产公司筹备上市,创建以三珍水产公司为主体的巢湖渔业产业化示范区。有针对性的培育一批省级产业化龙头后备水产企业。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强化加工、流通、生产环节的有机连接,提高水产合作社经营管理和养殖户的产业化收入水平。
五是继续努力开拓水产品市场。组织开展名优水产品推介和重大节庆活动,抓好水产品牌建设,配合中国渔业协会及合肥市精心组织中国合肥龙虾节;加强长三角地区以及北京、广州等大中城市安徽名优水产品营销网络建设,不断提升安徽优质水产品的市场份额。
六是全面加强水产品质量监管。深入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活动,强化苗种生产、养殖基地和渔用饲料、违禁药品使用等重点环节的有效监管,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长效机制建设,建立健康养殖示范场质量安全员制度,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基地质量承诺和监管工作目标责任制,逐步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产地综合抽检合格率在96%以上。
七是加强渔业生态安全建设。继续组织好长江安徽段春季禁渔期和巢湖等大中型水域禁渔制度的实施,加强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切实抓好增殖放流规范管理,提高规范化、科学化和社会化水平。
八是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管理。继续与安全监管部门联合开展“平安渔业示范县”创建活动,认真落实渔业安全责任制,加强渔业安全应急监管和隐患排查,强化渔民安全教育和避险自救技能培训,提高渔民安全生产意识和渔船检验管理水平;深入推进渔业互助保险,提高渔民风险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