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材料长年位于进口首位。
 “产业结构调整是多方面的,除了产品结构调整外,还要考虑到外部环境因素。”孟奇表示,按照《指南》要求,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还要从原材料结构、生产布局和企业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要求。
 “技术创新对精细化工产业的作用是巨大的,发达国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孟奇在接受采访时肯定了研发投入的必要性。事实上,精细化工产业最为发达的日本、美国早在10年前就开始开发功能性、环保型高端精细化学品。日本在平板显示器等电子领域的精细化工产品位于世界前列,直接导致日本的显示材料等高端产品领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精细化工产业要提升产品竞争力,走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向创新之路转型。”孟奇如是说。
 政策扶持能否助其发展
 尽管精细化工被列为我国优先发展的六大领域之一,但由于该产业门类多、涉及广、产业链联系紧密,因此受到产业政策影响较大。业内专家认为,特色精细化工园区的建立将有助于优惠政策的实施,同时对产业上下游资源的整合起到促进作用。
 近年来,随着二三线城市工业地产的蓬勃发展,国内许多省区都把建设精细化工园区作为调整地方化工产业布局、发展新材料产业、推进集聚的重要举措。
 “现在园区内各项目的建设速度明显加快,2011年一年的厂区落实数量超过了过去5年。”开封精细化工产业区项目负责人闫川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据闫川介绍,作为国内首批精细化工园区,由于受到投资环境和政策的影响,以往几年该园区的建设情况并不乐观。“配套设施跟不上,很多从事精细化工生产的企业不得不自己掏腰包,无形中加大了投资风险。”闫川表示。
 从2010年开始,该产业园区完善了园区交通规划、办公用地、配套生活设施等,同时放宽投资政策,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精细化工企业入驻。截至目前,已经先后有数十家企业投产,涉及行业包括农药、涂料、塑料等几十个产业项目。应该说,优惠政策的扶持对工业园区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精细化工是一项产业关联度大的行业,客观上要求园区的产业定位必须准确,园区内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公共设施之间要达到和谐。”闫川表示,化工园区能够为精细化工生产提供一个稳定、方便的基地,从而促进该产业的发展。
 同时,化工园区还为精细化工产业提供一个与国际市场对接的平台。
 “园区可以借助国内科技部门、高校研究机构的优势,锁定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高端精细化工产品,通过国外技术引进、消化,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精细加工产业链。”闫川如是说。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规划了第一批15个精细化学品生产基地,随后又增加了以上海为代表的多家大型石化工业园。截至目前,国家级化工园区共有60多家,这些化工园区绝大多数涉及精细化工产业。从产业布局上看,我国精细化工生产大部分分布在浙江、江苏、山东、上海、天津和广东等沿海地区。
 “从精细化工产业一体化的角度来看,国内化工园区也不是独立的,应该形成由点到面的效应。目前,中西部工业园区无论从数量还是功能上都不及沿海地区,还存在较大发展潜力。”闫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