鲷科鱼类(Sparidae)在欧洲大多是采用封闭循环水的模式养殖。从硝化反应水处理系统分离出来的有机颗粒物产生的H2S被用来产生自养的反硝化反应降解硝酸盐,残余的颗粒则转化为沼气或者CO2。在海水环境中,该移动床生物滤器的氨氮降解速率可达0.6 g/(m2·d),系统中的氨氮始终保持<0浅层砂过滤器.8 mg/L。该系统的特点是在进行好氧硝化作用的同时,将厌氧反硝化工艺与厌氧氨氧化工艺结合,在将污泥分离、沉淀和集中处理后,再进入反硝化反应器产生沼气。该系统鲷鱼的养殖密度可达50 kg/m3。
采用独特的拆分回路设计,生物过滤支路采用多级生物滤器(高比表面积、低能耗),充分进行硝化反应去除氨氮等物质,同时可去除CO2,提高生物过滤的效率。养殖池进水一部分通过锥式溶氧器增氧,一部分通过大水量低扬程的轴流泵直接进入养殖池。CO2去除池通过负压吸气方式去除CO2,并采用内置通风石英砂过滤器设备提高去除率,同时有利于纯氧的高效溶解。提高水体循环量可增大含低溶解氧的养殖池排水量。该系统特点是:采用多级生物过滤旁路设计,系统信息处理、自动化控制水平较高;缺点是没有采用泡沫分离处理技术,微小颗粒悬浮物的去除主要依靠生物过滤池的沉淀澄清和物理截留作用。该系统适于多种常规游泳性鱼类养殖。鮃鲽类RAS工艺
鲆鲽类生活习性是底栖,喜欢潜伏于池底。不同于常规游泳性鱼类,养殖池的构建力求水浅,水体交换均匀,以促进污物排出和溶解氧分布均匀。常规双排水装置的固液分离效果较差,主要通过泡沫分离器实现固液分离。
浅水跑道式RAS:养殖池规格为5 m×0.8 m×0.4 m,水深约0.04 m,流速约4.7 cm/s,水体循环速率为17次/h。养殖池进水口设一布水板,出水口设V型挡板促进排污。该系统采用填充柱曝气生物滤器进行生物过滤,同时起到脱气和曝气作用。机械过滤使用快速砂滤去除180 μm游泳池循环水处理以上的颗粒有机物,结合文丘里射水器的泡沫分离器进一步去除小颗粒有机物,同时添加臭氧杀菌并改善水质。该系统特点是:将循环水处理与浅水跑道式养殖池工艺相结合,水体和鱼体分布均匀,减少水体循环量,降低水泵能泳池循环水处理耗,提高养殖密度。缺点是:砂滤效果不稳定导致生物过滤效率低,水质总氨氮浓度较高(11.95 mg/L),没有二氧化碳去除装置。该系统养殖规格为5.6 g大菱鲆,平均池底覆盖率达到262 %,养殖密度约8 kg/m2。